辽宁:“非遗+”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本报驻辽宁实习记者 葛 鑫
从惟妙惟肖的凌源皮影,到诙谐幽默的东北二人转;从欢天喜地的复州鼓乐,到古朴神韵的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漫步辽宁,一项项非遗承载多彩文明,连通民族血脉深情。多年来,辽宁省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持续蓬勃发展,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健全,保护传承机制有效运行,活化实践方式日益丰富。
“非遗+”融入生活形成当代价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了留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记忆,辽宁省自2005年起便着手开展相关保护工作。近几年,辽宁实践“两创”方针,逐步形成“非遗+”发展新模式,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辔而行,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形成当代价值。
坐落在沈阳怀远门内的“文馨苑”就是“非遗+院团”的精彩实践。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分上下两层,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集美食街、情景街、小剧场、百工坊、传习所为一体,为辽宁人打造了一个了解、学习、传承非遗的文化宝地。自2018年以来,“文馨苑”一直保持“月月有演出、周周有活动”的高频次展示展演,其间还邀请了刘兰芳、田连元、常东、冯玉萍等名家,推出评书、京剧、评剧等专场展演,不仅让辽沈观众深切感受到传统戏曲的魅力与精髓,还为传统戏曲的薪火相传注入活力,成为辽宁省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打造的“光影有声——走进皮影的世界”,以“文物+非遗”形式在辽宁省博物馆推出创意文化主题展览。记者在现场看到,辽宁五大国家级非遗皮影戏齐聚一堂,系统展示了中国皮影艺术在辽宁的活态传承与保护。展出的372件馆藏皮影文物个个刻工精细、生动俊美,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小剧场影窗后边,四弦、三弦、响板、中胡等乐器齐鸣,刘景春、黄宝艳等皮影戏传承人为观众现场演出了《五锋会》和《穆桂英大破洪州》选段,他们掐嗓演唱,声音高亢圆润、唱腔委婉细腻,精彩的表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现在国家对非遗保护越来越重视,让凌源皮影戏有了更多展示的舞台。今天现场还来了不少小朋友,让我看到了未来皮影戏传承与发展的希望。”刘景春自豪地说。
如今,“非遗+专业院团”“非遗+剧场”“非遗+文物”“非遗+企业”“非遗+志愿服务”等多种传承传播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种“非遗+”模式让辽宁非遗焕发勃勃生机,真正实现了“见人见物见生活”。
为非遗传承插上青春的翅膀
校园是传承非遗的良好场所,学生是传承非遗的优秀主体,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缩小历史与现代文明的“代沟”是非遗文化传承的必经之路。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的《辽宁省“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全省非遗保护工作规章制度,其中细化了非遗进校园工作实施意见,旨在建立长效机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传承工作持续推向深入。
不久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拾遗辽梦”团队前往沈阳市沈北新区稻梦空间景区实地探访,与景区相关负责人针对在园区内举办非遗项目展览、建设非遗工坊等事宜进行了探讨。学生们的灵感源自学校举办的“非遗进校园”活动。近年来,刘氏剪纸、东陵顾氏皮影、李氏掐纸等传承人先后来到校园,以活态展示的形式呈现非遗的精彩。学生们在与传承人接触过程中,逐渐被他们的执着、奉献精神所打动,“拾遗辽梦”团队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致力于抢救、保护、调查和宣传辽宁省内的非遗项目,推动非遗项目与文旅行业深度融合,为古老的非遗插上青春的翅膀。
工商管理专业研一学生于欣鑫是团队负责人,她向记者讲述了带领团队努力探索‘非遗+校园’相结合的实践过程。“目前我们正在组建皮影戏团队,创排航空航天特色皮影表演,探索将人工智能与皮影戏结合创造性地传承,实现无人智能皮影机器人表演,让‘非遗+旅游’‘非遗+科普’真正落地开花。”于欣鑫说。
文化实践中展现非遗魅力
从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辽宁省都会推出精彩纷呈的非遗展演及文艺惠民演出活动。“辽海情韵”就是其中广受观众赞誉的品牌文化活动,历经12年精心打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采用“非遗+剧场”模式的艺术化视角对辽宁非遗项目进行创新融合,向海内外展示辽宁的文化力量。
今年,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辽海情韵”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展演展示活动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举行,共选调全省40余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200余人参加。舞台上,凌源皮影戏、复州鼓乐、京剧、评剧、古典戏法等非遗项目与现代舞台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生动地展现了辽宁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地域风情,为辽沈百姓奉献了一场具有辽宁特色、蕴含辽宁底蕴、彰显辽宁魅力的传统文化盛宴。剧场外,核雕、琥珀雕刻、烙画艺术等非遗项目传承人带着绝活儿悉数亮相,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辽宁工匠风采。
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施意见》,预计到2025年,辽宁将开展非遗公益惠民活动300场,切实让非遗成为引领文化传承的新风尚。实践与探索中,辽宁将继续深挖非遗文化软实力,激发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